6、《 浮士德》有何特色?

浮士德,歌德诗化的哲学悲剧,与荷马史诗、但丁神曲齐名,是一部史诗巨作。这部诗剧从1770年构思到1831年完成,历时60年。基于中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一共有两部,第一部有25个场景,第二部有5个场景。全剧没有连贯的情节,线索是浮士德的思想发展。《天堂的序曲》是全剧的开头。写的是恶魔梅菲斯特和上帝打了一个赌,浮士德和恶魔订了一个契约:我愿赌上我的灵魂让恶魔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第二部分是浮士德的政治活动。在对自己的政治生活失望后,他继续写他与古典美的象征海伦的结合,并生下了儿子欧福良。欧福良高飞时,不幸倒在父母脚下,海伦也痛苦地消失了。对古典美的追求也以幻灭告终。这时,浮士德又有了征服大海的野心,在恶魔的帮助下,开始了填海造地的工程。作为一个百岁老人,他在群众劳作时听到了亡灵巫师为他挖坟墓的声音,不禁满意地说:“你太美了,请留下来吧!

7、 浮士德有几个阶段?

浮士德的五个阶段及其意义:第一阶段:知识的悲剧,描述浮士德的双重活动。通过浮士德从精神到肉体的复活,深刻细致地揭示了浮士德的精神和人格特征,批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和封建思想,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始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和苦闷。第二阶段:爱情悲剧,描写浮士德的爱情生活。少女玛根的眼泪是歌德精心塑造的一个形象,是一个要求个性解放的弱小受害者。《玛根的眼泪》的11个悲剧是由追求个体自由和幸福爱情的时代精神与传统道德的尖锐冲突造成的。悲剧表现了浮士德渴望精神自由和肉欲快感的矛盾,表达了浮士德想要得到爱情和摆脱欲望的痛苦选择。

歌德通过这一幕展现了整个德国封建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的腐朽和资本主义世界金钱权力的泛滥,表达了通过思想启蒙为德国寻找出路的愿望。第四阶段:美的悲剧,描述浮士德对美的追求。这是歌德对社会改造方式的探索,但以审美启蒙改造社会的理想最终因脱离社会现实而破灭。但古典美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建立,起到了教化人的作用。

8、简析歌德《 浮士德》中 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学习生活、恋爱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建功立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依据,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争第一的精神历程。在这里,浮士德可以说是艺术的象征性意象,歌德将其塑造为全人类命运的化身。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兴起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展。

浮士德走出黑暗的书房,走向自然和广阔的现实生活,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冲锋陷阵”运动,资产阶级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有马干眼泪的爱情悲剧,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自私哲学的反思和否定。政治上的失败,显示了启蒙运动开明君主政治理想的虚幻。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宣告了古典美的现代人的美育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

9、《 浮士德》有哪些思想 成就?

我肤浅的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天使讲究公平正义,恶魔要求平等交换。我非常喜欢梅菲斯托费勒斯。他超级有天赋。他直接看待事物。又冷又搞笑。如果地狱里全是这种有思想的哲学家,想想看,仿佛坠入地狱,那该多好啊!浮士德和梅菲斯特分别代表两种神灵,很扯淡,也不准确。不过随便理解一下应该是可以的,对于没看过原文的人来说。

这种精神在今天早已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如果说真理,大多数学者会觉得没有真理,或者说真理不止一个,但还是有少数人,比如儒家,觉得有一个道理,很难说是一个道理,或者说是一个人的教训,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总之就是有。叫“道”,或者叫“心”,或者叫“仁”,有点像西方的“圣”,也许是“存在”,也许是“逻各斯”,无数,各有不同,但大概是同一个意思。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浮士德  成就  艺术  论述  浮士德 艺术成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