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人对 郑板桥的评价

清代李姣村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如郑板桥:三绝诗书画;一个官员回来了。这幅对联是郑板桥从办公室回来后写的。郑板桥被罢官后,他以绘画和写作为生。第一部分夸郑板桥有一首诗书画是最后一部分,第二部分借用了陶渊明《归乡词》的意思,说明郑板桥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对付权贵的叛逆精神是对的。郑燮(16931766),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七县官。

童年、少年、青年郑燮生活在苏州,明初迁居兴化。曾祖父万信,字长青,出生于。祖卓,字明,儒臣。父基业,字立安,号蒙阳,玉笙。母亲王,继母郝。郑燮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月,时令“小雪”。按照兴化民俗,“小雪”是“薛奶奶的生日”,谢和薛奶奶同时来到人间,全家人都很高兴。所以根据《尚书·洪范》中“谢有客肉”四个字,他的祖父和父亲给他取名谢,带客肉二字。

4、 郑板桥画笔下的竹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郑板桥画笔下的竹子,用笔苍劲浑圆,疏朗流畅,浓淡相映。充满了乐趣,竹子傲骨苍劲,独具特色,表现力高。郑板桥的画多为水墨写意,色彩较少。他曾说:“我胸中有十万根棍子,一次就能溅起墨来。”他画的竹子,身材纤细,风格独特,被称为“正竹”。

5、 郑板桥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郑板桥(1693?1765),名谢,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名字。扬州八怪中,郑板桥影响较大,与茶有关的诗词书画和轶事也深受人们喜爱。板桥的画大多是水墨蓝竹。他的书法是黄山谷初学,结合隶书,自创风格。后来他不时将隶书熔为一炉,自称“六书半”,后人用“满街乱丢”来形容他书法作品的特点。人家评论说“郑板桥有三绝,分别是画、诗、书。”

”(马宗火《林纾营造》引《宋宣文》)。郑板桥我喜欢拿“茶”和书画比较。他在《秋田画》中说:“三间茅舍,十里春风,窗中静竹,这是何等的雅致,赏之人不知;懵懂,没有墨墨,永远不知道自己快乐在哪里。然而,那些辛勤工作和贫穷和生病的人突然发现自己有十天和五天的闲暇,关闭柴飞,走竹径,在兰芳喝苦茶。不时有轻风细雨,滋润在树篱之间,俗人不来,好朋友来,也是难得的一天。

6、 郑板桥的资料

郑燮,郑燮(公元16931765年),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六年(公元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魏县知县,因救助灾民被免职。晚年居扬州,卖画自给。宫书画,并篆刻。擅长画花卉,尤其是兰竹。书法独特,隶书混杂,号称六书半。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写了《板桥全集》。郑燮非常热爱绘画艺术,用真情实感作画,而不是因为贫穷而从绘画中获利。他在绘画上从不“想给什么就给什么”,更不要说“卖个好价钱”。他曾说:“我画蓝竹石,是为了安慰天下劳动人民,而不是为了天下享受的人。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郑板桥  书画  特色  艺术  郑板桥书画艺术特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