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上,班固是咏史第一人。但他的诗《钟嵘》却是“无字”的,直到左思问世。他的咏史诗才有了自己的面目和主脑,成为诗歌史上的一大主题,成为诗人讽刺当下、借古抒怀的一大手段。左思《咏史》脱离了班固的叙事风格,转向抒情,用古讽今,“刺今人”。钟嵘的评论左思说:“文学经典以怨为据,颇为精当,颇具讽喻性。”并且在谈到陶渊明时提到“左思风力”,认为他继承了建安的风格,苍劲脱俗,洪亮铿锵,深感忧愤。

4、为什么说 左思的诗歌创作直承建安风骨?

【建安体】指汉魏时期,曹石父子、建安七子等人所作诗的俊朗刚健的风格。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巨擘三曹(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灿、徐淦、、杨颖、刘真),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体式,以雄健的风格著称,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的文学史。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上,这种俊朗刚健的风格与河洛文化密切相关。

关于文学批评,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顾峰》最为准确:“言志之时,必起于风;深思熟虑的话,不在骨头之前。所以把字当做骨头,比如身体的骨架;爱包含了风,它仍然是由气体塑造的。话直了,骨头就变得别扭;精神爽了,文风就生了。”意思是直白的文字加上帅气的精神,形成了一种风格强烈、感染力强的“人物性格”-2。风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感染力,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左思风力:这是钟嵘在《诗品》中对左思诗歌的评价。

5、前人对 左思的生平的评价是?

左思(约250 ~ 305)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三都赋》在当时被盛赞,造成“洛阳纸贵”。左思他从小长得丑但是很有才华。晋武帝年间,妹妹左卓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郎中。惠今称帝时,依附于权势显赫的贾密,是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中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为甲米受罚,退居宜春专心写作。后齐王司马唐,被称为档案室总督,所以没有。

左思诗歌代表作有咏史诗8首,见于《文选》。自班固以来,咏史诗一般都是诗,在对客观事实的复述中略见作者之意,而左思《咏史诗》则是史实庞杂,融古今于一体,并以一系列的方式引入隐喻,“赞古人而见己性情”(沈德潜古诗词出处)。左思早年,他有一颗强烈的用世之心,他认自己为高了。“他成了左壮士,右壮士”(第一名),希望有所作为。但在门阀制度的压制下,他始终无能。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左思  成就  文学  艺术  影响  左思艺术成就  
下一篇